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项目案例
工业企业
民用建筑
娱乐场所
商业区域
交通道路
综合治理
技术资讯
常见问题
行业新闻
技术方案
产品资讯
企业新闻
噪声标准
工程产品
隔声罩
静音房
隔声屏障
隔音房
消声室
隔音门
隔音板
隔音窗
电梯减振平台
隔音管道
隔音毡
消声器
消声桶
吸音棉
吸音尖劈
企业概况
公司简介
服务承诺
资质证书
招商加盟
企业宣传
联系我们
招贤纳士
主页
>
技术资讯
>
技术方案
> 室内声学设计的重要性
室内声学设计的重要性
2019-03-15 14:03
静之源官方
室内声学设计是建筑声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针对家庭影院、视听室、录音室、演播室等需要具有较高声学设计的空间。由于室内空间的特殊原因,声音在其中的传播规律与剧院等大型专业建筑空间有着显著的区别,容易引起驻波、振颤回声、声染色等声学缺陷。下面,针对室内空间的声学原理与设计的重要性向大家进行简要描述。
01
声音的传播
声音是人耳通过听觉神经对空气振动的主观感受。声音产生于物体的振动,例如扬声器的纸盆、拨动的琴弦等等,这些振动的物体称之为声源。声源发声后,必须经过一定的介质才能向外传播。这种介质可以是气体,也可以是液体和固体。在受到声源振动的干扰后,介质的分子也随之发生振动,从而使能量向外传播。但必须指出,介质的分子只是在其未被扰动前的平衡位置附近作来回振动,并没有随声波一起向外移动。介质分子的振动传到人耳时,将引起人耳耳膜的振动,最终通过听觉神经而产生声音的感觉。
02
自由声场与室外声场
传播声波的空间称为声场,声场又分为自由声场、扩散声场(混响声场)和半自由声场。所谓自由声场,即声源在均匀、各向同性的媒质中,边界的影响可以不计的声场称为自由声场。在自由声场中,声波按声源的辐射特性向各个方向不受阻碍和干扰地传播。
但是,理想的自由声场很难获得,人们只能获得满足一定测量误差要求的近似的自由声场。例如地面反射声和噪声可忽略的高空,当气象条件适宜时,便可以认为是自由声场。实际上风、云、空气密度变化等,都会影响声波的传播。又如在经过专门设计的房间中,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房间的边界能有效地吸收所有入射的声波,这样的房间内的声音主要是直达声,也可认为是自由声场,这样的房间称
消声室
,多用于一些设备的测试工作。
在室外,某点声源发出的球面声波,其波阵面连续向外扩张,随着声波与声源距离的增加,声能迅速衰减。当点声源向没有反射面的自由空间辐射声能时,声波以球面波的形式辐射。这时,任何一点上的声强遵循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定律。如果用声压级表示,则距离增加一倍,声压级衰减6dB。
03
室内声场
在室内,声波在封闭空间中的传播及其特性比在露天场合要复杂得多。这时,声波将受到封闭空间各个界面,如顶棚、地面、墙壁等的反射、吸收与透射,室内声场因而存在着许多与自由声场不同的声学问题。因此,研究室内声场,对室内音质设计和噪声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室内声的组成
直达声:是室内任一点直接接收到声源发出的声音,是接收声音的主体,不受空间界面影响,其声强基本与听点到声源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衰减。
早期反射声:指延迟直达声50ms以内到达听声点的反射声,对声音起到增强作用。在大空间内,因反射距离远,易形成回声,产生空间感。
混响声:声波经室内界面的多次反射,迟于早期反射声到达听点的声音,直至声源停止发声,但由于多次反射,听点仍能听到,故又称余声,影响声音的清晰度。
04
室内声场的特点
室内空间的声场受到室内各个界面的影响,与自由声场相比,其主要特点有:
听者接收到的声音,不仅包括直达声,还有陆续到达的来自各反射面的发射声,它们有的经过一次发射,有的经过多次反射;
声波在各界面除了反射外,还有散射、投射和吸收等声学现象发生;
声能的空间分布发生了变化;
由于房间的共振可能引起某些频率的声音被加强或减弱;
与自由声场有不同的音质。
室内声音的变化过程
室内声音的增长:声源在室内辐射声能时,声波即同时在空间开始传播,当入射到某一界面,就有部分声能被吸收,其余部分则被反射。反射的声能继续传播,将再次乃至多次被吸收和反射。这样,在空间就形成了一定的声能密度,如果声能连续发生,随着声源不断地供给能量,室内声能密度随时间而增加,这就是室内声音的增长过程。
稳态声能密度:当一定时间内,室内表面吸收的声能与声源供给的能量相等,室内声能密度就不再增加,而处于稳定状态。需要指出,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大约经过1~2s,声能密度即接近最大值(稳态)。对于一个室内吸声量大、容积也大的房间,接近稳态前的某一时刻的声能密度,比一个吸声量、容积均小的房间要弱。所以,在房间声学设计时,需恰当地确定容积和室内吸声量。
室内声音的衰变
当声能密度达到稳态时,若声源突然停止发声,室内接收点上的声音并不会立即消失,而是有一个逐渐衰变的过程。首先是直达声消失,然后是一次反射声、二次反射声……逐次消失。因此,室内声能密度将逐渐减弱,直至趋近为零。这一衰变过程称为“混响过程”或“交混回响”。
从室内声音的增长、稳态和衰变过程可以看出,当室内表面反射很强时,声源发声后,可获得较高的声能密度,而进入稳态过程的时间稍晚一点。当声源停止发声后,反射声消失的时间拖得长些,即声音衰变较慢。若室内表面吸声量增加,则与上述情况相反,短时间内达到稳态,且声能密度小,其混响过程也短一些。对音质要求较高的场所,须控制交混回响时间,譬如音乐厅,其内部装修就须专门人员进行设计,根据房间的大小、尺寸、墙壁与天花板的情况,采用一定的吸音材料以减小声音的反射。
05
混响和混响时间计算公式
混响和混响时间是室内声学中最为重要和最基本的概念。所谓混响,是指声源停止发声后,在声场中还存在着来自各个界面的迟到的反射声形成的声音“残留”现象。这种残留现象的长短以混响时间来表征:但房间内声场达到稳态状态后,使其停止发声,声能逐渐减少到原来声能(稳态时具有的声能)的百万分之一,也就是声压级降低60dB所需的时间,一般用T60表示,单位为秒。
混响时间是目前音质设计中能定量估算的重要评价指标,直接影响厅堂音质的效果。房间的混响长短是由它的吸音量和体积大小所决定的,体积大且吸音量小的房间,混响时间长;吸音量大且体积小的房间,混响时间就短。混响时间过短,声音发干,枯燥无味,不亲切自然;混响时间过长,会使声音含混不清;合适时声音圆润动听。混响时间的大小与频率相关,低频、中频、高频的混响时间是不一样的,一般所说的混响时间都是指平均混响时间。
假设混响声场是一个房间,那么混响声场中混响的程度,取决于声能被四周的墙壁反射、吸收的程度以及房间中的物品。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如果在理想的混响声场中打了个喷嚏,那么喷嚏声将被无限次反射,混响时间 (T60) 是永久持续的。但是这种理想的混响声场很难实现,因为声波会被四周的墙壁以及在声场中的物品所吸收、投射等等。一个高混响的房间,常常被形容成是活的 (Live),而混响很少的房间则被形容成死的 (Dead)。
混响半径(临界距离)
室内声场中直达声声能密度等于混响声声能密度的点与声源的距离,被称为混响半径或临界距离。临界距离在全频带内是不同的,回声越强的房间临界距离越近;吸音越强的房间,临界距离越远。(临界距离在全频带内是不同的)
好的声学设计,临界距离要离声源尽可能远,结果在全频带内混响最小最平坦。直达声从扬声器系统开始递补减,是距离的函数(平方反比定律)。但混响恒定地散布房间(新的声音不断从扬声器发出,混响不断建立,直到新的声音与被吸收的声音相等,因此混响保持恒定)两曲线的交点就是临界距离。
最佳听音区一定位于临界距离内,因为临界距离是以直达声为主,清晰度和声像定位最好。
房间无吸声时的临界距离距声源很近,这种房间只适合近声场听音。
在吸声的房间中,临界距离被推向后墙,使最佳听音区变宽。上图中,附加的好处是漏到室外的声压降低了20dB,降低了对隔音的要求。
关于临界距离(混响半径)的一些特点:
当混响声比直达声大12db以上,声音清晰度将全部失去;
混响越强的房间临界距离越近,吸声越强的房间临界距离越远;
近声场或直达声场在临界距离内,远声场或反射声场(混响)在临界距离外。
混响与回声
混响是室内声反射和声扩散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样是源于反射,但由于人耳的听闻特性,混响和回声有明显的不同。
声源的直达声和近次反射声相继到达人耳,延迟时间小于30ms时,一般人耳不能区分出来,仅能觉察到音色和响度的变化,人们感觉到混响。但当两个相继到达的声音时差超过50ms时(相当于直达声与反射声之间的声程差大于17m),人耳能分辩出来自不同方向的两个独立的声音,这时有可能出现回声。回声的感觉会妨碍音乐和语言的清晰度(可懂度),要避免。
观众厅内观众和座椅的吸声量(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观众或座椅的个数乘与单个吸声量;二是按照观众和座椅所占的面积乘与单位面积的相应吸声量)。
赛宾公式和伊林公式只考虑了室内表面的吸收作用,对于频率较高的声音(一般为2000Hz以上),当房间较大时,在传播过程中,空气也将产生很大的吸收。这种吸收主要决定于空气的相对湿度,其次是温度的影响。这种考虑空气吸收的混响时间计算公式称为“伊林—努特生 (Eyring-Knudsen) 公式”。
06
房间共振和共振频率
前面所述室内声音的增长、稳态和衰减过程,都是从能量的增长、平衡以及衰减予以分析的,并没有涉及声音的波动性质和声音的频率。但在实际情况中,室内有声源发声时,室内的声能密度就会由于声源的频率不同而有强有弱,即房间对不同的频率有不同的“响应”,房间本身也会“共振”,存在共振频率。声源的频率与房间的共振频率越接近,越易引起房间的共振,这个频率的声能密度就越强。
共振会使某些频率的声音在空间分布上很不均匀,即某些固定位置被加强,某些固定位置被减弱。所以,房间共振现象会对室内音质造成不良的影响。
矩形房间的共振频率
在矩形房间的三对平行表面间也可产生共振,称为轴向共振。除了三个方向的轴向共振外,声波还可在二维空间内出现驻波,称为切向共振。此外,还会出现斜向共振。房间尺寸的选择,对共振频率有很大影响。
共振频率的简并
某些振动方式的共振频率相同时,就会出现共振频率的重叠现象,称为共振频率的简并。在出现简并的共振频率上,那些与共振频率相同的声音将被大大加强,使人们感到声音失真,称之为声染色。
想要克服共振频率的简并现象,需要选择合适的房间尺寸、比例和形状,并进行室内表面处理。一般来说,房间的形状越不规则越好。如果将房间的长、宽、高的比值选择为无理数时,则可有效地避免共振频率的简并。再者,如果将房间的墙面或顶棚处理成不规则的形状,布置声扩散构件,或合理布置吸声材料,也可减少房间共振所引起的不良影响。
07
声波的干涉和驻波
当具有相同频率、相同相位的两个波源所发出的波相遇叠加时,在波重叠的区域内某些点处,振动始终彼此加强;而在另一些位置,振动始终互相削弱或抵消,这种现象叫做干涉。当两列频率相同的波在同一直线上正对或同向传播时,叠加后因干涉而产生的波称为驻波。
驻波的特点是,在空间上出现稳定的交替变化位移幅度场,有些位置是极大值,有些位置是极小值,两者空间位置距离为1/4波长,在极大值和极小值之间出现过渡值。即在入射波与反射波相位相同的位置上,振幅因相加而增大;在相位相反的位置上,振幅因相减而减小。这就形成了位置固定的波腹与波节。对于声压而言,距墙面1/2波长处和距墙面1/2波长的整数倍处,声压最大,成为声波的波腹。
房间中出现驻波时,听感为一种嗡声。例如,在无陈设的空房间,击掌发声,余音中嗡嗡作响,这就是驻波引起的。驻波还能在二维或三维空间中形成,对于视听室、录音室、演播室来说会造成声场分布严重不均匀,是一种不良的室内声缺陷,需要通过音质设计预以防止。消除驻波的最佳方法是改变房间的形状,使墙面不平行,或将墙成做成弧形。
从以上可以看出,室内空间设计是影响声音表现最大的因素,也是最难以克服的问题。因此,我们在打造一间视听室之前,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声学处理方法,有效避免产生声学缺陷。
如何给钢结构的楼梯降噪
白噪音和粉红噪音,真的是安抚宝贝神器?
空气能热泵如何隔音降噪?
拒绝噪音烦恼—实用冰箱降噪小常识
生态环境部通报9月全国“12369”环保举报办理情况
结构噪声中低频噪声污染的环境监测
常见问题
行业新闻
技术方案
产品资讯
企业新闻
噪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