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项目案例
工业企业
民用建筑
娱乐场所
商业区域
交通道路
综合治理
技术资讯
常见问题
行业新闻
技术方案
产品资讯
企业新闻
噪声标准
工程产品
隔声罩
静音房
隔声屏障
隔音房
消声室
隔音门
隔音板
隔音窗
电梯减振平台
隔音管道
隔音毡
消声器
消声桶
吸音棉
吸音尖劈
企业概况
公司简介
服务承诺
资质证书
招商加盟
企业宣传
联系我们
招贤纳士
主页
>
技术资讯
>
行业新闻
> 国外也为噪音头疼:靠法治,也要靠情治
国外也为噪音头疼:靠法治,也要靠情治
2019-04-03 09:58
静之源官方
最近,随着天气转暖,广场舞又开始频现。与之而来的纠纷不断,被厌恶、被打枪、被泼粪、被高音炮“以暴制暴”……
广场舞其实是个好事,既有益健康,又增进邻里间的交流,不过,噪音扰民也确实是个大问题。对于噪音,国外是怎么治理的。
韩国:警察居委会都来调解
新年伊始,刚刚返回首尔上班的李小姐告诉本报记者自己又要搬家了。她说,原先选择在大学校区附近住是因为这里的租金便宜且生活设施齐全。但每次隔壁房间传来的电视机里的吵闹声和半夜洗澡时洗手间里的哗哗水流声、还有周末一大帮学生聚餐时的玩闹声,让她有种想要马上逃离的冲动。“再不搬家,我就要疯了。”李小姐边收拾行李边暗下决心,“这次宁愿多花些钱也要找个清净的公寓。”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韩国大城市的共同住宅居住比率急剧攀升,楼层间的噪音正成为困扰人们日常生活的一大问题。由噪音导致的邻里纠纷正日益增多,而由此引发的恶性事件也是屡见不鲜。
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韩国民众对楼层间噪音的申诉事件近年来持续增加,2012年有7000余件,而2013年则达到了15000余件,同比增长1倍。
为缓解邻里之间的住宅噪音纠纷,韩国政府近日出台了关于
噪音标准
的新法规,法规规定若楼上或周边住户发出的声音日间超过43分贝、夜间超过38分贝且持续1分钟以上即为超标,若每周有3次噪音超过上述基准,则属于违法范畴。
新规出台倒是多了一些有章可循的法律依据,但也受到了很多民众的质疑。大部分人表示对新规提及的43分贝和38分贝数值毫无概念,另外,测定噪音必须先向政府指定机构提出申请,后由委派的相关专家上门进行测定,但由于噪音瞬间发生或持续的时间不是很长,现实中依靠专家上门测定的取证存在很大的难度。
亦有专家担心,随着该法规的实施,噪音标准的界定越来越明确,住户之间、住户与建筑开发商之间的诉讼可能大幅增加。
有人指出,解决噪音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在于韩国对楼层间噪音问题缺乏合适的调停机制及相关法律规定。韩国警方相关人士就曾表示,在现行法律中,很难找到和楼层噪音问题直接相关的法律规定,因此警方即使接到报警后出警,“除了进行调解外也没什么办法”。
对此,韩国媒体则存在不同的意见,韩国《东亚日报》就曾明确指出要解决噪音问题必须从源头上抓起。居民之间应互相尊重、相互关怀。室内鞋的使用、预防噪音扰民教育、在电梯里打招呼、公开装修或施工信息、组织成立小区居民噪音调解委员会等都应在住宅区内普及,从小事起实践,受害后的法律救助应是最后的手段。
近来,位于韩国麻浦区的一小区就开展了一场以“对噪音说不”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通过现场模拟各种噪音,让民众对噪音的分贝值和危害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只有切身感受到噪音的危害,人们才会主动去拒绝制造噪音,在治理噪音时我们必须变被动为主动。”活动负责人李姬玉说。
日本:自律意识强吵架也轻声
在日本工作和生活,印象很深刻的一点是日本到处都很安静。晚上在驻地附近散步,大街小巷都很安静,甚至觉得有些冷清,不仅见不到在门外三三两两聊天的人群,各家各户也都安安静静,偶尔从窗户看到电视机的屏幕在闪烁,声音也调得非常低,更听不到一家的欢声笑语传到窗外。
据说日本夫妇吵架也会尽量压住声音,不影响邻居。
不制造噪音给别人添麻烦这一意识在日本人心里根深蒂固。本报记者多次在日本地铁上看到,大人教育自己的小孩在地铁这类公共场合要安静,甚至有四五岁的姐姐告诉自己两三岁的妹妹不要大声说话。
日本的楼房出于防震目的,墙壁很少是实体墙,所以隔音效果差一些。日本邻里间最主要的噪音问题,就是住在公寓楼的住户由于墙太薄而被邻居半夜的电话声、扫除声或者音乐声吵到。
遇到这样的问题,日本人首先会向公寓管理员反映,以期通过间接方式解决;其次是找当事人面谈;如果问题还不能改善他们会报警。
最近,有一些律师行也接受这一类噪音案子的委托。律师行打出的广告是希望通过他们的专业知识做出责任的初步认定,促进双方调解,并且最好避免上法庭而导致邻里之间关系恶化。搜索日本的网页也会有不少关于公寓噪音问题的求助帖,其中不乏一些创意的解决方法。比如把自己的房间WIFI 设置成“XX号房间,请保持安静”,在楼道上贴抗议广告让对方自惭形秽等等。
在日本也有详细的关于如何界定噪音的法律——《环境基本法》。其中根据地区类型和时间不同对噪音的界定也有所区别。例如:养老院、福利院等要求高度安静的区域白天最高分贝不超过50分贝,晚上不超过40分贝;一般性居民区白天最高不超过55分贝,夜间不超过45分贝;商业工业居民混合区白天不超过60分贝,夜间不超过50分贝。
中国通讯社营业部长姜德春指出,对明确发出噪音及振动扰民的企业、行业,有比较细致的法律法规限制。尽管如此,在日本的日常生活中,也不乏烦人的噪音。比如法律法规虽然对企业有所限制,但归根结底不能禁止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在一定标准内以及履行一定的手续后,伴随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噪音就可堂而皇之地大行其道。日本的道路施工,包括地下管道施工,为了不影响白天的交通,很多都是在晚上进行,各种机械的噪音就在窗户外面,持续到黎明,苦不堪言。由于不违法,又带有一定的公益性,所以只能忍。
类似广场舞以及隔壁邻居发出的生活噪音,日本现在是由管理方制定针对性的规定,比如制定入园时间、限制音量等。对邻里的噪音基本上也是提示在发生噪音的时间带和音量方面进行自律。
瑞典:严重的会被监禁
在北欧国家瑞典的居民和世界其他国家的人一样,住在一栋多户的公寓楼中也难免会碰到噪音的苦恼:大叫的孩子、吠叫的家庭犬、开门关门声和电梯声等等……
一般情况下,瑞典人可以理解正常范围内的生活噪音,也接受和别人同一屋檐下就必须要接受随之而来的一些声响,比如小孩的哭闹和时不时的犬吠都无法避免。瑞典主要靠情理与法理共同杜绝扰民噪音。
但对于合理噪音外的扰民噪音,有时候不仅是公寓住户,就算住在独门独户的别墅也会受到噪音的影响。瑞典租房法律中只含糊地规定“住户不得影响邻居”。因此,是否会产生不良影响很多时候靠自觉,而是否将一些声音定义为噪音也很难有清晰的界限,主要凭人的主观感受。大体来说,晚上的响动总是比白天的要扰民,因此,瑞典很多的租房合同都规定晚上10点至早上7点之间租户应该尽量保持安静,基于此项约定俗成的规定,很多公寓楼内的洗衣房等能发出声响的设施在这段时间内就会停止运作。
瑞典人钟爱周末聚会,偶尔的狂欢或派对是可以被接受的,只要事先通知了邻居,一般大家都会做好心理准备,也不会事后追究。若夜夜笙歌就要麻烦上身,遇到这样的情况,邻居一般先会上门和派对者沟通,沟通无效的话所属房屋公司也会上门了解情况。如果这些措施都不见效,那么制造噪音者将会被房屋公司或是居住权联合会解除合约,同时被责令搬离公寓。
很多瑞典人的公寓房是向房屋公司租借或购买了居住权的,当这些噪音问题出现时,居住权联合会和房屋公司就有义务采取相关措施。如果房屋公司无法解决问题,那么租户还有权利让房屋公司降低房租以作折扣。
如果噪音制造者和房屋公司闹上了法庭,那么房屋公司必须提供证据证明他的住户制造了噪音。
这时候邻居可以作为证人,警方是否出面过也可以作为法庭的参考。如果扰民情节严重,肇事者可能被判罚款甚至是最高一年的监禁。
在瑞典,公共区域的噪音管理较为严格,如果在公共区域制造噪音影响公众生活,需要承担罚款甚至监禁等法律后果。通常情况下,如果私人要使用公共区域进行音乐活动,如在公共道路、街道、广场等地举办活动,应向当地警察局提交申请公共场地使用许可。而且因为涉及噪音问题,在一些地区,主办者还要向环境与健康保护办公室申请额外的许可。具体的规定因地区差异略有差别。比如,首都斯德哥尔摩市规定,在居民区周围不允许进行大音量活动。
下水管道隔音棉能有效降低下水管噪音大
如何检查隔音门在噪音治理中的效果
噪音有害,无声环境也不利身心健康?
一篇让你快速搞懂吸声和隔声区别的文章
噪音为什么总扰民
地铁噪音扰民,乘车体验不佳
常见问题
行业新闻
技术方案
产品资讯
企业新闻
噪声标准